马蹄


拼音mǎ tí
注音ㄇㄚˇ ㄊ一ˊ

繁体馬蹄
词性名词

马蹄

词语解释

马蹄[ mǎ tí ]

⒈  马的蹄子。

horse's hoof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马蹏”。

⒉  马的蹄子。

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马蹄可以践霜雪,毛可以御风寒。”
唐 杜甫 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》诗之三:“书签药裹封蛛网,野店山桥送马蹄。”
姚雪垠 《长夜》四:“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,发出清脆的破裂声。”

⒊  《庄子》篇名。以“伯乐 善治马”为残害“马之真性”等比喻,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“民性”,要求回到自然状态。后遂以指听其自然。

唐 杜甫 《秋野》诗之二:“薄俗防人面,全身学马蹄。”
宋 叶梦得 《怀西山》诗:“外物委虫臂,全生思马蹄。”

⒋  指箭靶。引申为射箭技巧。

三国 魏 曹丕 《典论·自叙》:“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,俯马蹄而仰月支也。”
三国 魏 邯郸淳 《艺经·马射》:“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,马蹄三枚也。”

⒌  马蹄状的砚台名。

宋 高似孙 《砚笺·砚图》:“曲水、八稜、四直、莲叶、蟾、马蹄。”

⒍  马蹄金。

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玩具·新安制墨》:“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,后 金章宗 购之,黄金一斤纔得一两……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,价踰拱璧,即一两博马蹏一斤,亦未必得真者,盖墨之能事毕矣。”

⒎  沉香的别名。
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木一·沉香》﹝集解﹞引 苏恭 曰:“沉香、青桂、鸡骨、马蹄、煎香,同是一树,出 天竺 诸国。”

⒏  莼菜的别名。参见“马蹄草”。

清 李元 《蠕范·物名》:“蓴曰马蹏。”

⒐  方言。荸荠。

孙中山 《行易知难》:“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,像甘蔗、糖、花生、马蹄、生果、五谷等等,每年该有多少。”
《人民日报》1990.3.14:“问了北乡的荷花鱼,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。”

⒑  烧饼名。

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十三:“老程 回来了,端着两大碗甜浆粥,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。”
翁偶虹 《北京话旧·货声》:“烧饼有吊炉、马蹄儿、芝麻酱之分。”

国语辞典

马蹄[ mǎ tí ]

⒈  马足底由皮肤衍生而来的角质鞘。

唐·刘长卿〈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〉诗:「江春不肯留归客,草色青青送马蹄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一六回》:「后面马蹄一片声音,自然是本县知县过。」

⒉  《庄子》书的篇名。全篇以马为譬喻,申明老子所言「无心作为,人民自然感化;清静不扰,人民自然正当」的旨意。

⒊  荸荠的别名。参见「荸荠」条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马蹄"的意思解释、马蹄是什么意思由壹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缭绕晴空似雪飞,悠扬不肯着尘泥。花边娇软黏蜂翅,陌上轻狂趁马蹄。贴水化萍随浪远,弄风无影度墙低。成团作阵愁春去,故把东君归路迷。

2.马速如飞,马蹄急激,踏得野草左歪右倒!马上人一身黑衣,腰挂长剑,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,不时的左顾右盼,充满了警惕戒备之色。

3.一些马蹄铁形蝙蝠能探测到细微至0.0001千赫的差别.

4.凌柱听着近在咫尺的马蹄声,不紧不慢地拿起佟佳氏早放在一旁的锦帕抹了抹油光可鉴的嘴,收好锦帕后,才抬起头看向了来人。

5.“剪刀菜、折耳根、马蹄菜等,我们常吃的有二十多种”,村民杨女士说,但就现在来说,每家每户都拿野菜当补充食材,不会当主菜,也不会常吃。

6.送你一匹好运马,挣来钞票一大把,黄黄的皮毛如金条,机灵的耳朵听八方,大大的眼睛看观六路,马蹄的速度助腾达。祝:马到成功,马年大吉!

7.春节驱车山乡行,一路饱览民族风。大江南北嗨歌哼,黄土高原西北风。黄河上下秧歌舞,长城内外马蹄声。云贵高原天鹅飞,扎西德勒川藏路。祝你春节亚克西!

8.春风一缕马蹄扬,欢歌声声心芬芳。合家团坐话家常,笑语盈盈佳肴香。福禄寿喜来报道,万事顺利任君笑。只愿马年幸福绕,马到成功乐逍遥。恭祝你马年家交好运。

9.马铃声响祝福传,唱响幸福赞歌扬。马蹄哒哒喜讯报,马不停蹄勇闯关。祝你新年美名扬,八面威风当高管。愿你马年财运伴,四处精彩不可挡。马年乐乎哉!

10.凌柱听着近在咫尺的马蹄声,不紧不慢地拿起佟佳氏早放在一旁的锦帕抹了抹油光可鉴的嘴,收好锦帕后,才抬起头看向了来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