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库a>成语词典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的故事

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


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

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,àn dù chén cāng

基本解释栈道,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,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,可以行军、运输粮草辎重,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。陈仓,是古代县名(今陕西省宝鸡市东),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。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,故意明修栈道,迷惑对方,暗中绕道奔袭陈仓,取得胜利。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,实际上却另有打算。

出处元 无名氏《暗度陈仓》第二折:“着樊哙明修栈道,俺可暗度陈仓古道。这楚兵不知是智,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。俺往陈仓古道抄截,杀他个措手不及也。”


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的典故

汉元年(公元前206年)四月,众诸侯王从鸿门戏水之下,各就各国。汉王刘邦原本就有十万人马,因项羽嫉妒他的功劳太大,怕他兵马多了,威胁自己。因此夺走七万,只给了三万。但因刘邦心胸开阔,待人宽厚,临行前,楚霸王和其他诸侯国的士兵,凡是敬仰刘邦的,又偷偷跟着跑来的也有好几万。刘邦就统领这些人马兵丁,高举写有“汉”字的旗帜,从今长安县杜陵以南进人蚀中,即子午谷之子午道,经宁陕、石泉、洋县等地,到汉中就国。张良本是奉韩王成之命;送刘邦到关中的,理应随刘邦到汉中。可是项羽有意拆散刘邦的力量,要张良回韩国阳翟(今河南省禹县),仍去辅佐韩王成。张良深知刘邦胸怀大志,能够统一天下,现在受项羽的排挤压制,被封到一个小小的、偏僻的汉中为王,自己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。因此就向韩王请假,愿护送刘邦到汉中,亲眼看一看汉中的山川地形。

张良送刘邦就国,从子午道入,本在汉中以东,理应先进汉中城。但张良是一位军事战略家,历来十分注意观察山地形。他同刘邦一起沿汉中盆地北缘,顺秦岭山脉南麓而行,绕道汉中城不进,却先到了汉中城西的褒中。

张良送刘邦来到褒中后,去褒谷口观看道路地形。看过后,对刘邦说:“大王,你何不将这条栈道烧毁?”刘邦不解其意,反问道:“烧毁这条栈道,我怎能出得去呢?”张良说:“若不烧掉这条道路,它的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门上!你还没有打出去,他就打进来了。 ”张良接着说:“项羽不是怀疑你会再进攻他吗?烧掉了这条栈道,就等于向项羽表明你无能力抵抗他的进攻,也不准备再打回关中和他争夺天下。这样就可以麻痹项羽,使他解除戒备。然后大王以汉中这块地方为基地,屯兵养马,广积粮草,养精蓄锐,再图来日。”

刘邦听后,恍然大悟,连连称赞张良真是深谋远虑,远见卓识。就命张良从这条褒斜栈道返回去侍奉韩王成的时候,于路途之上边走边烧,把这条人称“五百里”的褒斜栈阁之道化为了灰烬,只留下一些悬崖陡壁上的石桩石窟窿。张良烧的这条栈阁之道,就是南起褒谷口,经过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、武关驿,北转下南河、江口,再入红崖河、太白县城、五里坡,出眉县斜谷关的穿山古道。张良烧绝褒斜栈道的事,被项羽、章邯知道后,心中大喜。他们料想刘邦不会东山再起,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,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。

汉元年(公元前206年)八月,韩信派樊哙、周勃率领老弱病残一万余人,去修复褒谷口的褒斜栈道。樊哙接受军令后,不知是韩信的妙计,只是在内心埋怨张良:早知今日重修,何必当初烧毁?沿途艰难险阻太多,他二人信心不足,因此修筑进展缓慢。韩信派樊哙修栈道的消息传到关中,雍王章邯知道后,高兴地对部下说:“刘邦手下无能人,竟然任用胯下受辱的韩信做了大将。韩信这小子派人重修五百里栈道,看他何年何月才能修通?”说罢哈哈大笑,对韩信毫不警惕。

章邯哪里知道,当樊哙率领修复栈道的队伍进入褒谷不久,韩信和刘邦却统帅十万大军,悄悄地绕过褒水,然后分为两支进军。一支从今勉县百丈坡入口,经土地梁、火神庙、九台子、铁炉川(今留坝县闸口石),翻箭锋垭到大石崖(今凤县瓦房坝),北出陈仓沟口的连云寺等地,日夜暗行。当韩信的精锐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陈仓(今陕西省宝鸡东),进入关中平原的时候,雍王章邯才大吃一惊,知道中了韩信声东击西之计。慌忙准备应战,却已经措手不及了。先在陈仓兵败,退至好(右扶风)、再退到废邱(兴平)。这时刘邦的军队也已赶到,多路进攻,占领了废邱,夺得了雍地。章邯节节败退。汉军再到咸阳,遣诸将略定威阳以东的塞地(今临潼一带),再至上郡(今延安),这时樊哙也率军攻甘肃一带至西县(天水境)一举平定了雍、塞、翟三秦大地,为以后刘邦打败项羽开辟了新的根据地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旁敲侧击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0回:“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,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
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
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苦思冥想 巴金《创作回忆录 关于<激流>二》:“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,我照例写得快,说我‘粗制滥造’也可以,反正有作品在。”
爱才如渴 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嫉恶甚严,爱才若渴,此韩愈之面目也。”
火烛银花 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诗之三:“火烛银花触目红,揭天鼓吹闹东风。”
敷衍了事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,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,好像我们敷衍了事,不肯出力似的。”
气象万千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际涯,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,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